极具性价比!南向“抄底”港股!社服板块获南向及外资共同增配

2023-01-16 17:14:53

实习生 https://www.shsxjy.com/

  9月国内基本面尚有压力、海外美联储鹰派表态延续、地缘政治风险仍存压制中国资产表现,港股市场显著下跌,恒生指数、国企指数、恒生科技指数跌幅分别达13.7%/13.9%/19.3%。托管口径测算,9月南向资金/外资中介/中资中介分别净流入恒生综指成分股的总规模约308.7/-380.4/89.1亿港元。南向重现“抄底”趋势,而外资持续显著流出。其中,受益疫情管控边际放松预期的社服板块获南向及外资的共同增配,而景气周期回落的半导体板块则遭两类资金减配。南向资金9月持续显著增配受益大宗商品价格强势的石油、燃气等上游资源品板块;受益支持性政策持续出台的地产、物管板块;以及受益基建增长高弹性的建筑建材板块等。

  ▍9月社服板块获港股投资者显著增配。

  2022年9月,根据中央结算中心披露的托管数据测算得到的南向资金/外资中介/中资中介分别净流入恒生综指成分股的总规模约308.7/-380.4/89.1亿港元。在前两月南向流入趋缓后,本月南向资金再度显著流入港股市场,表现出在港股估值极具性价比的情况下“抄底”的趋势;而外资则在内外部风险压力下延续大幅流出趋势。具体看,9月港股社服板块(主要是博彩以及百胜中国)获南向及外资共同增配;而半导体板块则遭两类资金减配。其中,外资大幅增持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板块(吉利、长城等)以及新能源板块(协鑫科技)。另外,尽管近期CXO板块受中美关系影响较大,9月外资仍全面增配CXO企业,而南向则表现出减持CXO板块趋势。南向资金持续显著增配受益大宗商品价格强势的石油、燃气等上游资源品板块;受益支持性政策持续出台的地产、物管板块;以及受益基建增长高弹性的建筑建材板块等。另外,南向资金仍持续抄底估值处于低位的生物医药、互联网等板块。

  ▍支援服务、食物饮品、电讯等板块南向持仓占比显著增长。

  环比来看,9月相对8月,南向资金/外资中介/中资中介对港股市场持仓占比分别变化+0.31/-0.32/+0.01个百分点,南向资金影响力持续提升。

  分行业来看,南向资金在支援服务、食物饮品和电讯板块持股市值比重提升最高,分别为1.6/1.2/1.2个百分点。而外资中介则在家庭电器及用品、工用运输、农业产品板块持仓市值比重提升较多,约为2.2/1.4/1.3个百分点;但在半导体、支援服务、原材料板块持仓市值下降明显,分别达到-3.1/-1.9/-1.3个百分点,影响力有所下滑。

  ▍9月港股市场显著下跌,全球资金持续增配中资消费板块。

  1)9月国内经济弱复苏,基本面压力尚存;海外美联储鹰派表态延续,长端美债收益率持续上行,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压力较强也拖累中国资产表现。9月港股市场显著下跌,恒生指数、国企指数、恒生科技指数跌幅分别达13.7%/13.9%/19.3%。分行业来看,工业、医疗保健、资讯科技板块跌幅最大,分别下跌21.9%/20.0%%/17.0%。

  2)9月港股估值持续回落,当前恒生指数动态估值为9.0x,显著低于2015年以来的历史均值以下一倍标准差。从盈利角度看,近期恒生指数2022年预测EPS增速(Factset一致预期,下同)持续下修。

  3)资金流层面,9月全球资金流入中资股及香港本地股约56.99和-1.85亿美元。分行业来看,全球主动资金流出中资可选消费、必选消费、医疗保健板块占行业AUM权重最高,分别为0.004%/ 0.001%/ 0.001%。

  ▍全球大类资产持续走弱,美元指数走强,美股公用事业、医药等板块获全球资金增配。

  1)9月受海外主要央行货币紧缩、全球金融体系稳定性压力和欧洲地缘风险带来的能源危机等因素影响,全球大类资产整体表现较弱。MSCI DM和EM分别下跌1.5%和2.1%。大宗商品价格呈现回落趋势,ICE布油、COMEX黄金及白银价格分别下跌5.3%/0.7%/2.1%。而美联储大幅加息及避险情绪等驱动美元指数持续走强,上涨0.7%。

  2)外部风险、美联储加息及基本面担忧带动美股持续回调,9月SPX、纳斯达克分别下跌9.3%/10.5%。分行业看,美股各板块普跌,其中地产、科技、通信等板块跌幅较高,分别达到13.9%/ 12.9%/ 12.2%。美股估值持续回落,当前SPX动态PE回落至15.3x,低于均值以下一倍标准差水平;SPX指数2022和2023两年的预测EPS复合增速近期也持续下修,衰退征兆凸显。

  3)资金流层面,9月全球资金小幅流入美股市场约1.24亿美元。分行业来看,全球被动资金流入美股公用事业、医疗保健、必选消费板块占行业AUM权重最高,分别约0.61%/0.30%/0.30%。

  ▍风险因素:

  1)地缘冲突进一步升级;2)美联储超预期收紧货币政策;3)发达国家陷入经济衰退或滞胀;4)国内疫情超预期扩散;5)稳增长政策推出或执行不及预期。

(文章来源:中信证券研究)

文章来源:中信证券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内丘百科网版权所有